一是优布局。优布局即调整西安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和领域布局。空间布局方面,就是围绕前面提到的“三城一港一环”进行科技资源布局,引导科技资源在这些板块集聚,并且持续增强科技资源的内聚度和跨区域的协同性。领域布局方面,就是增强西安科技创新活动的使命导向和前沿度,将更多资源配置到具有国家战略性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未来10~30年有望突破的前沿尖端科技探索上。最终,是要使西安的科技创新活动更加突出国家使命导向和未来引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安作为科研中心,其科研优势主要集中在机电、交通、能源等二次产业革命的技术领域,科研的前沿度有所不足。这实际上不利于西安把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技术产业革命,这是潜在的制约西安未来创新发展水平提升的基础性因素。
二是调结构。即调整西安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改善“科技教育强、产业研发弱”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给西安提出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的要求。这一“作业”的完成,不能只靠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而是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大力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也要落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发挥产业板块对科教板块的策动作用,让高校师生变成企业外挂的研发团队。西安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定要形成科技和产业相对均衡、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创新发展体系。
三是提效能。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要求,不仅要在整体上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更要从优化领域布局、扩大多元投入、增进主体协作、促进价值实现、深化体制改革等多方面,持续提升西安创新体系的“投出产出比”。
四是强辐射。即提升西安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能力。按照支撑区域、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要求,通过在更大范围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例如在更大区域(“北跨”创新走廊、关中创新走廊)谋划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生产”协作体等形式,持续增强西安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心度、影响力和带动力。
3、西安建设科创中心的重点任务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考虑其在地理、资源、产业等方面的特殊性,西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重点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点发展市场化的航空航天产业。西安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航空航天产业重镇,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产业和人才资源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航空航天产业不仅是关系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实打实的高价值产业和未来产业。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成功已经充分验证了航天产业的市场化前景,在向太空发射物资的成本指数级下降的“运力革命”下,太空空间将有可能与网络空间一样,取代地表物理空间成为下一个经济发展空间,如太空旅游、太空工厂将有可能成为现实。无论是从承担国家使命、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发展自身经济、提升本地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西安都没有理由不大力发展市场化的航空航天产业,探索新的太空经济业态。此外,还要认识到,把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作为西安建设科创中心的首要任务,不仅因为航空航天产业很重要且西安有基础,更是因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先要打开创新空间,即选择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对于西安这样财力有限的城市,就更是如此。要避免在已经相对成熟,缺乏创新空间的领域盲目加大投入,这只会造成科研资金的浪费。 二是打造面向基础前沿交叉科学的丝路科学城。在国家批复的方案中,丝路科学城是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也是几个大科学装置布局的区域,西安不仅要建好和用好大科学装置,更要将丝路科学城作为西安实现科研布局调整的重要板块。在科研活动组织上,要体现面向基础前沿、面向交叉融合、面向未来的科研导向,要在丝路科学城大力布局和发展面向基础前沿交叉科研领域(如量子、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科研活动,在人才招引、机构设置和未来产业布局上,都要体现这样的导向;而不是将现有的大学、科研机构在丝路科学城搞个“副本”,只是起到强化原有科研优势的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西安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但这些科教资源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灵活性,与产业脱节的问题。西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考虑如何改造这些传统科教资源,使其更加高效、更贴近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就是这样的一种功能性的平台,相比传统科技机构,它更加自主灵活,更加强调产学研结合。西安可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或“省市级实验室”的名义,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开展面向产业的技术服务和合作研发,在研发能力建设上,重点调动和吸纳传统科教资源,使其变成企业“外挂”的研发团队。最终,要在陕西形成类似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这样的产业技术研究力量。 四是大力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学城,还要依托高科技产业园区。西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优化现有科技产业园区的布局,增强科技园区的产业培育能力,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针对西安高新区,强化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导向,防止其“行政化、保守化”,将高新区作为西安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主平台。另一方面,在全市包括西咸新区,布局建设一批主打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小而美、小而精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构建全链条、深度赋能的高科技产业培育体系。 五是开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东西合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除了有一个创新核心城市,还应当有与之对应的产业腹地。正如上海辐射长三角、粤港澳辐射珠三角一样,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我国产业非常发达,产业技术需求非常旺盛的区域,科技核心和产业腹地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西安建设科创中心,其产业腹地主要是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产业集群在规模和技术需求上都远远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构成了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大制约条件。因此,西安建设科创中心,需要跳出区域,链接域外的产业腹地。建议西安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广泛地开展“东西合作”。西安的工业布局和城市建设源于“三线建设”和“西迁”,与东部的上海、江苏有良好的历史联系和合作基础,可以通过结成“伙伴城市”、互建“飞地”园区、共建基金、共研项目等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面临新的内外部形势,面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西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有新的导向和新的思维,要构建涵盖新教育、新科研、新产业、新生态“四新”的发展格局。 文/朱常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首发刊载于《科技中国》2023年4月第4期。